香港書展一隅,聽到獨立出版的聲音
【明報專訊】世上最孤獨的鯨魚,以52赫茲的頻率低鳴,沒有同伴和應。香港5個小型出版單位今年組成「52Hz出版聯盟」,堅信微小聲音能被聽見。下周香港書展開幕,逾10間獨立出版社另組「出版前沿共同體」,覓得攤位一角,在約670個參展商堆疊的書海中,希望讀者來尋他們,聚集眾聲起浪。
香港書店巨頭,大家都知道「三中商」。一本書由生成至送到讀者手中,經過出版、物流、銷售三部分,聯合出版集團旗下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兼營出版及銷售,而「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負責將香港及各地逾300間出版社書籍運到近1000間書店,換言之,「三中商」出版物擁有集團「一條龍」服務作後盾。
「出版前沿共同體」召集人張小鳴(圖)是dirty press出版總監,這出版社全職員工有幾人?一個,就是出版總監。他曾在主流出版社工作超過20年,2008年成立dirty press,另一伙伴退出後,他繼續單打獨鬥。為何堅持自立門戶?張小鳴說:「我要做的議題,主流出版社不會有興趣做,dirty press做的書是探討性的議題,大多數出版社不想或不敢去做。」這間獨立出版社第一本書,是張國棟所著的《論盡明光社》,探討明光社陣營發展、反同志等論述及影響。
題材內容自主 作者也是推銷員
何謂「獨立出版」?張小鳴以獨立音樂作例,指出「獨立」與否,並非以出版社規模論,而是着眼背後操作,他引文化人張鐵志談台灣金曲獎最佳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評論,說獨立與主流是光譜兩端,主流要由市場主導,獨立不受市場干擾。獨立出版社可貴之處在於對題材、內容等方面的自主性,不是完全不考慮市場,但在出版書籍時,即使「銷量未必很理想也照做」。
新成立的「後話文字工作室」,出版首部作品是譚以諾的小說《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譚以諾取得藝術發展局的資助,選擇與獨立出版社合作出書,既考慮文學讀者不多,難獲大出版社青睞,亦希望「透過出版行動,為獨立出版發行開拓一條路」。他看獨立出版,關乎行業壟斷,「三中商不能算為獨立,因為集團在銷售線上把持幾個單位,是涉壟斷式的經營模式,出版的書自然能放在書店『豬肉枱』(店中央顯眼的展示台)」。
「作者同時是推銷員,獨立出版社沒有巨大機器推銷書籍,舉辦活動不像三聯商務有地方、人手,需每次和不同的場地配合。」從書名到對談會,他都積極與出版社商量如何銷售,例如書名初時曾考慮《H城記》,為吸引普羅讀者,名字加長,添上「調酒師」,卻沒想到會被連鎖書店歸類「流行讀物」而非「現代文學」,他視為拓闊受眾類型的機會。作家亦親自賣書,向朋友提供折扣及寄送服務。
張小鳴說,在香港出一本書容易,出好一本書卻難。書在出版以後,要賣得好,不能忽視發行與行銷,成立「出版前沿共同體」,也是為加強這兩部分的網絡。他舉例,每間獨立出版社一年可能只出兩三本書,引起討論的時間只有約一個月,如放在共同體的平台宣傳,成員加起來一年出書數十本,可以吸引更多讀者留意,若一本書受注目,亦可增加其他書籍受注意的機會。
以台灣起點 跳出香港框框
今次「出版前沿共同體」獲發行商里人文化提供香港書展攤位一部分,展示獨立出版的書籍。張小鳴談起書展,不無批評,說「旅遊」主題牽強,亦無前瞻性,希望書展「回到應有的想像」。他以2月台北國際書展比較,台方與全球知名的法蘭克福書展合作舉辦兩天的編輯人才培訓課程,「台北書展容許業界交流,是提升城市文化內涵的展場或空間」。
「52Hz出版聯盟」就是在台北書展上宣布正式成立。聯盟成員現時包括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Book B,當中kubrick是港人熟悉的書店,亦有出版書籍,2013年宣布不再參加香港書展,經理譚麗雯說52Hz聯盟成員都希望「跳出香港框框」,以台灣為起點,與華文世界接觸,於是5間出版社首次以聯盟之名參加台北書展。
譚麗雯不以「獨不獨立」界定出版社,說52Hz聯盟成員「都是資源不多的出版社,同樣努力做好出版」,組成聯盟是為集合與共享資源,其中一項亦是建立平台,讓讀者可通過平台訂購5間出版社的書。
獨立出版攤位 由邊緣移至中間
譚麗雯眼見台北書展中,「獨立出版聯盟的攤位由幾年前在邊緣位置,到今年在書展中間」,是「主辦單位認為獨立出版有它的聲音」。台灣的獨立出版聯盟在2015年成立,源於2011年幾間獨立出版社合租書展攤位,以「讀字去旅行」主題設展,成為書展一道特色,去年更獲主辦方文化部資助參展。文化部今年特意劃出「公民書區」,由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獨立出版聯盟及NGO組成,形容該區是「書展一大亮點」。香港讀者在下周書展亦可找到他們的攤位。
「不過香港靠坊間力量,多於靠政府力量。」譚麗雯說藝發局也有資助文藝雜誌租香港書展攤位,然而52Hz聯盟有成員曾向貿發局洽商以較低租金參展,卻不成功。
「出版前沿共同體」雖是新組織,但香港獨立出版人耕耘多年,張小鳴10年間不斷思考與嘗試,dirty press出版游靜詩集《不可能的家》復刻版,因為印量不高,找到台灣印刷廠以POD服務(print on demand,按需印刷)印書。他亦不抗拒電子書發展,「香港出版的朋友偏向浪漫,要拿着書,講求書的溫度,我也很喜歡,但這個形式載體有它的限制,不能傳得更遠」。
獨立出版的命運,終究由讀者決定。張小鳴說﹕「香港觀眾對獨立電影、獨立音樂的接受程度高了,但對於書的出版,則較少人留意。其實讀者每買一本書,也會影響出版生態。」他將獨立出版與主流出版比喻為小店與超市,認為兩者應該共存,「讀者選擇多很重要,因為出版牽涉社會思想與言論的核心部分,如這部分不能有另類或前衛的意見,或觸及禁忌的討論,我看不到社會有改變或向前發展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有讓大家互相了解的多元空間」。
■張小鳴推介獨立出版書籍
◆毫末書社:
《浮生誌》‧默泉著
哲學散文集,是一個出版實驗,先提供試閱讓讀者預購,後排版付印。
◆brownie publishing:
《稜角與眾聲 — 像素麵包藝評結集》‧葉葦編
出版社推動大眾認識攝影藝術,此書為民間藝文平台「像素麵包」評論結集。
◆後話文字工作室:
《於是我坐下,聽調酒師M說關於H城的傳說》‧譚以諾著
出版社專注香港文學,此為首本出品,作者認為印製質素不輸台灣文學書籍。
◆dirty press:
《不可能的家》復刻版‧游靜著
中英對照詩集,曾獲2000年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推薦獎,斷版書再出版。
◆白卷出版社:
《圖解廣東話 Cantonese.jpg》‧阿塗著
白卷專門出版流行讀物,阿塗的繪圖諷刺時事受網民歡迎,新書題材是廣東話俚語、諺語、歇後語。
文:曾曉玲
圖:Market Fairish、各出版社提供
編輯﹕蔡曉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