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圖書選題策劃的六個要點,你的選題都考慮到了嗎? - 每日頭條

大眾圖書選題策劃的六個要點,你的選題都考慮到了嗎? - 每日頭條

圖書策劃,可以說是圖書出版中最最基礎和核心的環節。它既是圖書出版的源頭,也是貫穿始終的一根紅線。到位的策劃思路,是應該從選題雛形階段一直貫穿到這本書的成型、上市、營銷,乃至市場反饋,甚至到下一本書的策劃中。
圖書策劃方式有很多種,步驟也不拘一格,對於資深的策劃編輯來說,圖書策劃可以說無處不在,一條新聞,一篇文章,一部電影,甚至一次交談,一次旅遊,都可以成為策劃的源頭。
策劃的圖書越多,閱讀面越廣,對市場越了解,吸取的信息量越大,選題思路也才會越開闊。策劃這個詞最主要就是創意,因此打破陳規,富有新意,剛好也是圖書策劃的精髓所在。
那麼,圖書策劃需要考慮哪些最基本要素呢?

首先,精準合理的策劃理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做策劃的第一步,就是想清楚你策劃這個選題的理由。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說服,那麼你怎麼去說服讀者來買書?
簡單說,就是首先定位一下我做這個選題為了實現什麼目標?為了滿足哪一塊市場需求?有哪些可以預見的收益,有時候是側重市場效益,有時候也會考慮社會效益,當然最好是兩者兼顧。並且需要考慮,你擁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
打個比方,策劃選題的最開始階段,就像是做菜買原材料的階段。你想做什麼樣的菜,取決於你收集到什麼樣的原料,即使在同類的原料裏面,質量也會分優良中差很多種,越高質量的原料,才越有潛力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有時候基本相同的原材料,一些獨特的秘方會給你的作品加分,讓你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選題策劃的最開始,就是怎麼來為你準備要做的這道大餐選擇最獨特、最優秀、最豐富的素材。
從一條新聞演變成一個成功的圖書策劃案,就在於你想清楚這個新聞背後的價值所在,這個價值是不是深度開掘,從而能轉化為讀者的閱讀需求?
剛剛我也說過,選題的來源其實不應該有局限性,不過,和寫論文一樣,創新總是困難的,前人已經走過的路太多了,我們怎麼才能發現一條新路?
相較於完全開闢一片無人區而言,在已經有前人開墾過的地方,給自己找一小塊處女地應該更簡單一些。譬如說,已經有人做了一本中譯本《小王子》,那市面上還有沒有雙語版的《小王子》?已經有了雙語版,還能不能再做個有聲版?已經有了有聲版,還能不能做個帶影視同期聲的其他增值版?對於一本已經有知名度的圖書而言,尋找新的賣點,重新策劃包裝,也不失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
作為一名策劃編輯,是需要對選題具有相當的敏感度的。很多暢銷選題都是需要關注熱點關於當下的流行趨勢,並且及時發現商機,先下手為強。譬如當紅的綜藝節目《朗讀者》《見字如面》,之前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當前,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各類媒體紅人出書,很多十萬加粉絲的公號或者知乎、豆瓣、微博紅人出書,比如咪蒙、六神磊磊,還有「十點讀書」「二更食堂」等等,因為這些大IP的選題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選題在成形之初,就具備了暢銷的潛質,可以說是自帶讀者和流量的,省下了不少宣傳造勢的精力。如果你能簽到這類選題,可以說你首先搶佔了曝光率的先機,贏得了上好的原材料。後續的加工和打磨也會更加順利和錦上添花。

其次,找准讀者——普遍撒網遠不如有的放矢。

是不是擁有了好的選題就一定能夠擁有市場?是不是簽到了大咖的書就一定好賣?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不一定如此。
書最終是給讀者看的,做策劃的時候就需要找准目標讀者,一切的策劃也都應該圍繞目標讀者的特點和需求,否則後面的所有策劃都將是空中樓閣。
其實,每個編輯同時也是讀者,也有自己相對集中和偏愛的閱讀領域,是細分群體。個人覺得,如果能夠在你自己鍾愛和感興趣的領域尋找和策劃選題,那將會大大提高選題策劃的成功率。
如果你本身偏愛純文學,那你肯定會熟悉當下最知名的作家、當下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即使沒法簽到最熱門的作家作品,至少也可以沿着這個思路去為你策劃的選題服務,譬如邀請當下知名作家來編選、導讀或者推薦,對於純文學類讀者來說,像莫言、余華、蘇童、畢飛宇這類名作家的推薦和導讀還是具有很強號召力的。對於兒童文學,那就需要考慮約請曹文軒、梅子涵、金波這類在國內外已經奠定了兒童文學地位的作家或者尋找已經獲得國外重大兒童文學獎項的作家作品;對於科幻類讀者,那就需要追尋科幻迷的腳步,尋找科幻圈的大咖,或者潛在的「黑馬」,無論現在大火的劉慈欣還是郝景芳,在獲雨果獎之前其實都是在比較小眾的科幻圈先火起來的。
如果你剛好也是一個科幻迷,那麼由你來發現這個圈子裏的潛在暢銷書,明顯是更具優勢的,並且在選題策劃的過程中,你也更清楚這類讀者的興趣點和扎堆聚集的平台,知道哪些賣點最能打動他們,知道哪些發佈平台更能有效傳遞新書信息,哪些營銷方式最適合這類讀者,從而提高選題策劃的成功率。
再寬泛一些說,撇開個人興趣不談,假設你接到任何一個被上級交辦的選題任務,也都需要儘可能多地了解這個選題讀者群體的情況。我自己責編生涯的第一本書是一部外國球星自傳《魯尼自傳》,當時是2006年世界盃前夕,出版社策劃了一個世界盃球星專題系列,一併退出歐文、碧咸和魯尼這三個當時備受矚目的英國球星自傳,也算是湊個足球的熱點。我是足球白痴,對世界盃啊足球啊一竅不通。但是被分配到這樣一本書,也必須研究一下目標群體——球迷。我也上了各種球迷論壇,補習足球比賽尤其是世界盃的基本知識,收集他們對於英國球星的各種看法,尋找球迷關注的點。在做圖書編輯的同時,還需要收集相關的足球賽事信息,球星的個人寫真、私人檔案、職業生涯戰績表等等信息,投球迷的所好,做成海報和球星卡片隨書贈送。包括書名的譯法都需要反覆推敲,因為魯尼不同於碧咸及歐文,不算偶像級的球星,屬於單純的實力派,那更要突出這個球星在足球上的天分,所以把主書名翻譯為《天生我才》,副書名為《魯尼自傳》,讓書名一下子就點出來這個球星性格上的特點。在圖書出版前後,我也持續在各大足球論壇、包括聯繫各門戶網站的體育版發佈新書消息,可以迅速地讓新書資訊在球迷這個核心群體中傳播開來,並且實現銷售的轉化。
目前圖書最大的讀者市場應該是學生群體和青少年讀者,市面上也湧現出了大量的各種名著、新課標讀本等等。
如果你想在這個已經被幾分天下的市場裏面再分到一杯羹,來做學生閱讀類選題,就需要緊緊扣住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無論從圖書包裝還是內容編排上也都需要有針對性和投其所好。泛泛而談,學生群體有哪些特點?(互動)
他們課外閱讀時間較少,閱讀偏功利化、主要的經濟來源於家長、選書的時候以學校閱讀推薦為主導,又容易形成青春偶像崇拜等等。針對這些特點,無論在圖書的整體設計呈現、定價,以及宣傳口徑上都需要有的放矢。太高冷的圖書設計或者太高昂的定價策略都不適合這類讀者。相較於純文學作家,新課標推薦或者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甚至青春偶像的推薦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
目標群體定位非常重要。不妨再舉個超級暢銷書的例子:《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出版了十四年,目前銷售過千萬冊,不斷重印再版,至今還在各類童書排行榜前列,成為中國單本銷量最大的童書,可以說是國內圖書出版史上的一個神話。
《窗邊的小豆豆》2003年初版首印2萬冊,出版商新經典對這本書的信心還是很大的,然而最初的銷售情況給了新經典當頭一棒,到當年6月,首印的2萬冊還沒有賣完。
新經典的出版人陳明俊召集編輯和發行人員分析該書銷量不佳的原因,得出的結論是:對目標客戶不夠了解和熟悉。《窗邊的小豆豆》最初的讀者定位是青少年,但青少年的判斷和選擇購買圖書的能力較弱,比較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事實上,《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故事對如何為人師長、為人父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在營銷初期,核心的目標讀者其實應該是家長和老師,如果能夠讓家長和老師接受並喜歡這本書,形成自上而下的營銷合力,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其引導下來認識「小豆豆」、喜歡「小豆豆」 。
於是,新經典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窗邊的小豆豆》展開垂直營銷。他們邀請了曹文軒等國內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撰文對該書進行推薦,並將相關文章推送給對口的重要媒體刊登,對作品進行了充分解讀。同時編輯團隊還走訪了主流渠道分銷商,召開專門的講解會,解讀這本書獨特的賣點所在。有些家裏有孩子的分銷商家,很快就被書中的教育方式所吸引,成為『小豆豆』的第一批鐵杆粉絲。在此基礎上,該書的需求量得到大幅提升,並在書店得到了較好的展示位。不僅如此,新經典還準備了大量樣書,寄送給1000多所中小學校長和老師,藉助他們的力量形成二次營銷。
在密集並且立體化的營銷攻勢下,第二年,《窗邊的小豆豆》的銷量已達到10萬冊,它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種童書暢銷榜上。此後,這個數字更是呈幾何式增長,直至突破1000萬冊大關,暢銷不衰。
舉這個例子,其實也是為了說明找准目標讀者是極其重要的,即使像新經典這樣實力雄厚的優質民營公司,在打造暢銷書的最初,也可能面臨目標讀者判斷不準確甚至發生失誤偏差等等的問題,這就需要根據當前市場的實際,及時調整讀者戰略,才能取得預期的市場效果。

第三,對同類競品的數據分析——誰在和我分蛋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我們自己做書的時候,也需要知道對手是怎樣的。也就是說,需要提前找到假想敵,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無論你做哪一類的圖書策劃,首先需要了解這類圖書市場佔有率最大的幾家出版社/出版商有哪些,已經做了哪些成功或不那麼成功的同類圖書。當然,除非你做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市場上幾乎沒有出版社出過這類選題,沒有任何競爭對手。那麼恭喜你的同時,也要仔細思考一下,在圖書市場高度成熟的今天,為什麼這個選題迄今為止沒有人做?是真的因為大家都忽視了這個市場的潛力還是說這個市場太小眾以至於不值得去做?
事實上,我們隨便打開幾家網店的圖書暢銷榜,暢銷書的類型還是很明顯的。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大類主要是文學藝術類、兒童圖書、教輔類、經管勵志、社科學術類,市場上做這些書的出版社也非常多,每個大類也可以細分,各家出版社擅長的出版類型不同,打造的暢銷書也各有特色。
無論你策劃哪一類圖書,先做些市場調研,分析目前已經成功的案例,看看哪些市場已經被佔領,哪些市場還有可以開發的空間,哪些產品線已經基本飽和,哪些產品線還有待改進,可以揚長避短,更好地設計你要做的圖書,如果別人已經做過並且做到極致的產品就可以不必再枉費精力了。
研究同類書市場和做數據分析最大的好處是,你知道自己需要面對什麼樣的對手,也知道怎麼武裝自己,這樣你做出來的圖書就不至於完全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一般出版社在選題論證的時候,發行和相關人員首先會參考的數據也就是同類書的銷售情況,一般會按照關鍵詞拉一張表,看一下銷售的前30到40位大概是哪些書,哪一年出版的,銷售情況和走勢如何。這種市場調研,對於公版書來說作用可能更大些,譬如說你想做一套名著系列,但是不知道怎麼選品種,不妨可以利用數據分析,看一下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名著品種排名,絕對是個很好的參考。因為圖書市場和整個文學史還是有不少差異的,不一定文學史上最有價值的作家作品就一定最有市場號召力,就是所謂的叫好不叫座。這裏面還有一個讀者接受度和社會背景、閱讀習慣等等複雜的因素。就當前市場而言,銷售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發言權的。數據分析還可以看出一個品種的生命力,譬如一本書當年銷售非常好,但次年銷售大幅下降,那很可能這個選題就是有時效性的,譬如很多明星書、影視圖書;相反的,有的選題在剛出版的時候銷售平平,但可能在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面銷售持續上升,那也可以說明這個選題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常銷的品種,譬如一些偏小眾,但是內容很好的圖書,這些圖書的口碑會慢慢在讀者圈裏面形成,一旦口碑形成以後就會形成較穩定的銷售,但速度會比較慢。這類看似慢熱的圖書其實只要堅持,並且找准讀者,做好內容質量,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市場調研的方法有很多,這裏簡單列舉幾種:開卷數據查詢、各大網店排行榜或者重要書店的各類榜單、讀者評價,以及參考豆瓣讀書的排名和評論,這些更加適合於文學藝術類圖書。新書榜可以看出最新的流行趨勢,年度總榜單可以看出常銷書的類型和特質,讀者評價也很關鍵,現在讀者的水平普遍都比較高,他們的評價會非常中肯和直觀,尤其是文學和親子類圖書,有的讀者還會對圖書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疑問,作為編輯建議可以多關注讀者評論,對於讀者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同時也可以酌情考慮一下讀者的需求,在圖書加印和再版的時候加以改進,可以很好地拉動銷售,並且和讀者形成良性的互動。

第四, 提煉核心賣點,挖掘獨家優勢。

這一點應該是圖書策劃的核心。
如果這個選題大家都做過,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再做?
舉個例子:名著系列圖書,現在全國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種各類名著選題,有些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六七成,那還有沒有可能再次策劃出有市場的名著系列?
若干年前,譯林出版社舊的名著板塊打算資源重組、深度開發,開始策劃精裝版的譯林名著經典和簡裝版的學生版名著。新版精裝本在研究和市場調研後,決定主打的賣點是:最適合學生看的選目,最權威的名家譯文,最適合閱讀的插圖本,最適合收藏的精裝本,最優越的性價比。這樣一來,市面上同時具備以上優勢的名著版本就所剩無幾,甚至可以說是能夠與之抗衡的幾乎為零了。譯林敢於策劃這樣一個系列,也是在於他們有這樣一個優勢資源,可以自信地加以優勢重組,這樣的全新策劃,也可以帶來新的市場佔有率。
但是,對於大家都在做的選題,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即使搶佔了一部分市場也要付出高額的代價,譬如壓縮利潤、降低折扣、增加發行成本等等。
對於一般圖書,尋找和提煉賣點就是看編輯的眼光、創造力和對市場的把握程度。有的選題,表面上看很普通,既不是著名作者也不是熱點話題,但怎麼樣才能發掘選題背後的賣點並將其最大化並且讓讀者買賬呢?
繼續來舉個成功運作常銷書的例子。《芒果街上的小屋》。這本書2006年問世,至今加印幾十次,銷售過數百萬。我也算是親眼見證了這本書的成功。這本書在選題立項的時候,其實是不被看好的,後來即使到了付印前,也是在編輯的非常堅持下才確定了一兩萬冊的起印數。這在當時也可以理解,該書作者是美國作家桑德拉·希斯內羅絲,中國讀者並不熟悉,也談不上是世界頂級作家,並沒有獲過重要的文學獎項,譯者潘帕也是默默無聞的一個理工男,這本書的內容乍看之下也不是暢銷題材:背景是美國的墨西哥移民,四十四個短篇,散文化地講述了一個女孩成長的故事。這樣一本書,怎麼成為一本超級暢銷書?這和策劃編輯對賣點的深入挖掘以及閱讀導向密不可分。
編輯首先對這本書的定位是「適於記誦和仿習的全新雙語文藝經典」 ,文案上也寫到本書是「全美大中小學課堂讀本,托福雅思試題題源」。針對這個定位,編輯在圖書出版前就約請到《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長文推薦,充分利用了陸谷孫先生在雙語學習領域的號召力,也捕捉到大中學生在應對英語考試方面的心理;此外,編輯也清醒認識到,僅僅作為雙語讀本來推薦本書是不夠的,需要挖掘這本書在女性閱讀方面的價值,因此她也邀請到當紅的80後作家張悅然、中堅力量毛尖、沈勝衣對這本書做了到位的點評和推薦,就像張悅然的評價還是很吸引讀者的:「這本書所記錄的,是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是少女時代的最後的一段光陰。它像熟透的芒果一般,飽滿多汁,任何輕微的碰撞都會留下印跡。據說譯者是個隱世的才子,偶有興致,翻譯些自己喜歡的文字,謝謝他。」這種有號召力而不是空洞無力的推薦也讓喜歡這些作家的讀者對這本書產生興趣,進而選擇購買,並且形成口碑。這本書的出版時機也把握的很好,正值暑假前夕,完全針對學生暑期市場做了全面鋪貨和碼堆。
對於賣點的充分發掘,以及精準投放和有效宣傳,讓這樣一本看似很小眾的書,很快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且讀者也自發的口耳相傳進行了推薦。

第五,選題最終的呈現設計——顏值的確是加分項。

接下來說一下選題的呈現規劃。基於以上幾點,落實下來就是選題的呈現方式。圖書也是商品,任何商品的顏值,也就是外包裝其實非常關鍵。大家可以去書店看一下,幾乎每本暢銷書的設計都是可圈可點的,出跳或者醒目的外觀能讓它們在如雲的書堆裏面凸顯出來。再好的內容沒有適合的載體也呈現不出來,相反的,哪怕內容稍遜色,在呈現方式上還是可以加分的。但是,有個前提,所有的設計和包裝都需要服務於內容,服務於目標客戶,服務於你要突出的這些賣點。兒童讀物需要有親和力和童趣,經管讀物就要更理性和具有說服力,文藝類的讀物就要設計得能打動文藝范兒的讀者。
繼續舉《芒果街上的小屋》為例,這本書的呈現形式在當年也是具有開創性的,也一舉捧紅了這本書的設計師友雅,之後不少圖書紛紛仿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
芒果街本來是個抽象的地名,但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設計師把整本書賦予了金燦燦芒果色的基調,也把書中的主人公小女孩具象化,把她成長的片段定格成一幅幅清新唯美的日本風漫畫,與女作家本來就散文詩式的文字非常契合。因為這本書字數不多,加上主打群體是青少年,在開本上也採用了更可愛清新的小32開,便於攜帶;內文雙色印刷,把金黃的芒果色延伸到內文里,配以插畫師靈動的插圖,畫龍點睛地把這本書的特色凸顯出來,把某些抽象的文學意向具象化,並且針對這個群體,設計了芒果明信片和芒果記事本,這類贈品的設計就非常討巧,為這本書增值不少,更容易讓年輕讀者喜愛和接受。
這本書在中國的成功,也讓這個並不算一線的美國作家為中國讀者熟悉,後來還受邀到中國舉行了讀者見面會,這是作家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如果說,《芒果街上的小屋》按照常規外國文學的做法,在設計呈現上走一般成人文學高冷的小眾路線,幾乎不可能取得現在這般巨大的商業成功。

第六, 營銷方案框架搭建——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圖書策劃基本成型之後,就要同步考慮營銷思路了。營銷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核心問題還是需要對症下藥。
1. 事件營銷/全媒體營銷/借勢營銷等等
圍繞目前策劃的這個選題,可以衍生出哪些話題?可以做哪些活動?
常規的營銷來說,兒童類圖書,可以策劃做親子閱讀、親子互動;文學類的可以考慮做作家沙龍、書評徵集、讀書會等等;心理勵志類的可以舉辦系列講座等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題策劃和營銷方案應該也是不可分割的,什麼樣的選題策劃,就要有適配的營銷策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你做影視同期類圖書,那麼就要緊緊把握影視的節奏做好借勢拉動,可以在知道上映時間的前期就和電影院談合作,儘可能多地讓圖書和影視關聯起來,譬如首映式贈書、買書贈電影票之類等等。
具體營銷案例上,拿我自己2017年策劃責編的一本書為例,余光中的自選自譯詩集《守夜人》。這本書本來是台灣已經出過兩版的老書,這次是余光中重新編選後授權簡體字出版。因為余光中的詩集在大陸已經出版了不少,當時的策劃思路是將宣傳語定位為:「如果只讀一本詩集,那麼我選《守夜人》。」強調名篇佳作一網打盡,突出這部詩集的精選性和代表性。二是定義為可朗誦可傾聽的有聲詩集。在做書的時候就找陶澤如和流丹錄製了書中幾首余光中經典詩歌的配樂朗誦,同時也收集了余光中本人朗誦的中英文音頻,以二維碼掃描收聽的形式印在書腰上,形成一個賣點。這樣在喜馬拉雅和蜻蜓FM包括一些公眾號上也都可以授權播放。在圖書出版後,又聯繫了「為你讀詩」這樣的十萬加的對口公眾號進行合作,直接製作一檔關於《守夜人》的有聲節目,以有聲詩歌的方式進行推廣。
此外,因為大陸讀者最熟悉余光中的詩歌還是《鄉愁》,可以從讀者最耳熟能詳的《鄉愁》入手,帶動余光中整本詩集的閱讀興趣。於是聯繫了騰訊網詩歌頻道及人民廣播電台聯手舉辦了「一起方言讀《鄉愁》」的活動,以這兩個核心媒體及出版社的微信公號為平台,這個活動持續一到兩個月,利用現在手機端上傳音頻便捷的可操作性,拉動讀者把自己錄製的方言朗誦音頻上傳到活動頁面,並進行投票評選,既有趣又有話題感,在評選結果宣佈後又精選了一些讀者的朗誦進行一輪迴放。這樣讀者的持續參與度較高,又契合了余光中自選詩集的主題,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營銷策略還有一個秘訣就是借勢。出版本身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夠跨界尋找到可以利用的優勢資源,那就是一種以小博大,一本萬利的營銷方式。知名媒體人楊瀾2017年的新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是楊瀾跨界轉型之作,寫的是她在一年多時間裏,走訪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二十多座城市,採訪了三十多個頂尖實驗室及研究機構的八十多位行業專家,並且錄製了人工智能專題紀錄片。在這個採訪及錄製紀錄片的過程中,她寫下了自己作為一個文科生在面對高科技時的感受、見解和心得。因為這本書與人工智能相關,因此在選題運作階段,就聯繫了百度CEO李彥宏、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谷歌大腦創始人吳恩達等等一撥科技屆大咖寫了推薦。在後續的活動中也很容易就可以聯繫到科大訊飛、咪咕閱讀這樣的與人工智能研究應用相關的企業進行全程贊助和商業合作,包括企業的團購。譬如,在活動環節中加入一個機械人互動展示環節,在現場速中記使用AI裏面的語音識別技術等等。人工智能是一個看似高尖新的領域,他們自己也需要一些更親大眾的人氣來帶動普通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關注和信賴,而楊瀾的名人效應無疑正是契合了這種商業需求。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常規的營銷思路是,如果作者比較有人氣,那麼需要充分利用作者資源;如果選題本身有話題,及需要從這個話題出發不斷提高圖書的曝光率;如果任何熱點和社會關注的話題能和這本書相關聯,那麼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尋找兩者之間的聯繫,或者巧妙製造一些讀者會有興趣的話題,譬如民生譬如健康譬如教育等等領域。在當前時代,與出版相關、可以挖掘的熱點和賣點很多很多,關鍵是策劃編輯本身是不是有心人,能不能及時把握這些潛在的營銷契機。
(本文編輯:June)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5lyrer2.html

留言

熱門文章